2023-10-30 15:35 聯合報/ 記者洪欣慈/台北即時報導
王嘉納(左三)從民國88年開始在花蓮縣玉東國中開辦「玉東卡本特」木工專班,近20年來培育無數學生,為了讓學生一手好技藝有地方延續、能根留在地,2年前退休後接續創立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,打造工作機會讓孩子有機會留鄉。圖/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提供
「孩子透過做家具、辦展覽獲得自信和成就感,原本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們,眼睛是會發光的」。花蓮縣玉東國中退休教師王嘉納2年前成立「台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」,延續他在玉東國中推行多年的木工班精神,以一件件手工家具鼓勵孩子重拾夢想、根留在地。近日從花東縱谷帶著200件全新作品來到台北舉辦「來自山谷的職人手藝–木想傢手作家具暨國產材特展」,透過作品,說出玉里孩子們的故事。
王嘉納曾是代表台灣獲得國際技能競賽木工家具雙金牌的國手,實習期間回到家鄉玉里的玉東國中任教,見到孩子們因家庭機能不彰,小小年紀缺乏陪伴與方向、需肩負家計,逐漸在課業上落隊,失去對未來的想像。王嘉納運用自身專長創立「玉東卡本特」木工專班,四處尋求資源、讓孩子有機會帶著親手打造的木作家具北上辦展,鍛造學生們的自信和成就感。
王嘉納說,外界常看到偏鄉孩子學習成就低落,但偏鄉的孩子並沒有比別人笨,也不是不願學習,只是家庭失能、缺少父母陪伴與指導,從小就在課業上落後,就這樣一路掉隊到大,「升學只是換一間教室睡覺」,書本和未來離他們太遠。木工班不只讓這些孩子重新獲得成就感,更能因此觸發對其他學科的興趣。
不過王嘉納也觀察到,只在學校推動專班,仍無法徹底翻轉偏鄉家庭困境。王嘉納表示,偏鄉最根源的問題是地方缺乏產業、成年人難以留鄉,孩子無法在有功能的家庭下成長,只能一代一代複製命運,「爸媽的現在就是孩子的未來」。
因此,他選擇離開學校,拿著退休金、以玉東國中周遭的倉庫作為基地,帶著四名木工班畢業的青年共同創立「木想傢」,創造產業與工作機會,並與多所學校合作職涯探索木藝體驗課程,要讓手工木作家具技藝,成為青年們留在家鄉的根。「我們的目標就是以後孩子半夜作夢醒來,會看到爸爸媽媽就在旁邊。」
展場內展示的200件作品,都是由工廠的4名正職員工,以及假期返鄉兼職、打工的學生們,花費10個月時間共同完成。留住一個青年看似微不足道,但部落現在有了最年輕的總幹事、家中年邁的長輩有人陪伴和照顧,農忙時更多了有力幫手,玉里在地社區的風貌正逐漸改變。
木想傢青年劉佳謙來自福音部落,是木想傢4名正職員工之一,他說,以前很擔心必須離鄉工作,無法照顧年邁的阿公阿嬤,很擔心長輩無依無靠。現在相比在學校,他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,會更要求自己,希望持續精進技藝。
今年19歲、從國中就開始跟著王嘉納學習的蘇芳濟,原本預計今年上大學,但暑假期間遇到嚴重車禍,打亂原定計畫,不想賦閒在家,「還好能有機會回來做木工」。國中在木工班期間,他發現自己原來喜歡也擅長實作,高職因此選讀機械科,未來也將重考、持續攻讀機械領域,若有機會,他很希望能再回木工廠,帶著新學習到的知識養分,打造出更多元、精緻的木工產品。
王嘉納說,木想傢希望推動善與永續循環,例如此次展覽,木想傢運用被列為世界百大危害生態的外來種「銀合歡」,經過製材、乾燥,並於193縣道上的松浦米廠合作,設計出義賣品手工面紙米盒,不僅讓原本被視為有害物種的木材有新生機,義賣所得利潤也將回饋給花蓮兒少教養院。
此外,協會也與花蓮在地大理石廠合作,將產礦剩下、難以使用的邊角料再利用,製作出燈飾等小型家具,希望透過在地材料、在地生產,降低每件家具的碳足跡。
「來自山谷的職人手藝–木想傢手作家具暨國產材特展」即日起至11月5日,每日上午10點至晚間7點,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5B鍋爐室展出。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官網:https://www.mudreamer.org.tw/home.php
台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今年帶著200件全新木作家具作品,來到台北舉辦「來自山谷的職人手藝–木想傢手作家具暨國產材特展」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「來自山谷的職人手藝–木想傢手作家具暨國產材特展」即日起至11月5日,每日上午10點至晚間7點,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5B鍋爐室展出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來自福音部落的青年劉佳謙(圖中),畢業後回到木想傢持續學習木工技藝,成為在地少數的留鄉青年,更積極協助培育學弟妹。圖/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提供
「來自山谷的職人手藝–木想傢手作家具暨國產材特展」即日起至11月5日,每日上午10點至晚間7點,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5B鍋爐室展出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20231030